有人說大家可以選擇誰是朋友,卻不能選擇誰是自己的父母,這說法令我們想到人生是否真正的公平呢?因為有人生在大富之家,也有生於窮家,似乎說不上公平,然而,不論生老病死,或是貧富得失都存在一定的不確定性或機遇性,有人說這是命運,佛家則說當中有前世因後世果的業報。
聖經[傳 3:1-11]則說萬事都有定時,凡事都有定期,天下每一事務都有定時;而且 神造萬物,各按其時成為美好,又將永恆(生)安放在世人心裏;然而神從始至終的作為,人不能測透。這裏指明萬物為神所造,祂的能力叫萬物各按其時成為美好,美好有合時(見Ecclesiastes3:11, CJB)的意思,當中有點像國人說的因時制宜之意,另外,當中的永恆亦有(不止息的)世界之意﹝見Ecclesiastes3:11, KJV﹞,其中的意思大底指出永恆不單是時間上的,也是關於具體事物之無限運作而言的。
我們雖然是按 神的形像而被造,但我們的屬世﹝肉體及年齡等﹞存在是有限的,加上世人墮落後失去了與 神直接溝通的能力,所以世人是沒能力以有限的智慧及能力來參透 神無限的作為的。這突顯了人生的重點不在乎我們能否參透 神的作為﹝包括動機﹞,乃在乎能否按著 神的設計和旨意成為「美好」呢!
以下讓們看看鄧萃雯信主見證,好領略一下我們如何從一個「先天不足」的情況下反璞歸真。
成長的缺憾
鄧萃雯生於1966年,在一個破碎家庭成長,年輕時父母離異,她自小就跟爺爺奶奶住,她當時覺得是寄人籬下;小小年紀的雯女當然搞不清箇中的原由,她很想乖及被別人接納她,可惜連同學的父母們因為她父母離婚的事,都不想自己的孩子跟她玩。因為年少及沒有獨立能力,她唯有逆來順受,便覺得自己好可憐!
她渴想離開苦境
抑壓的情緒,使她萌生了一個念頭:「將來有羽有翼,一定走人!」 在中五畢業後,她投考無線無線藝員訓練班,結果順利入行。跳進另一個圈子,饑渴地尋找著夢寐以求的獨立自主,誰知這個地方更不安全。因為她小時候是不准去夜街的,入到娛樂圈就直奔夜娛。她最喜歡去迪士高(Disco),直玩到癲狂……事實連她也測不透自己的內心世界。
迷戀愛情
她入到訓練班,好快就拍拖,二十歲開始第二段感情,對方集爸爸 、朋友、老師於一身,大她十年,所以給她一份安全感。她笑說:「我是戀愛狂,‧‧‧,我只喜歡感覺……已忘記很多段感情,但樣式都一樣:「喜歡→沒感覺→不喜歡」。就是這樣,她有時抛棄別人,亦有被人離棄的時候。
一巴掌打醒
30歲是她的轉捩點,當時心裡有聲音對她說:『你走﹝推搪﹞夠了嗎?!』於是去參加「藝人之家」的聚會,剛巧講題是「迷戀」:牧師講感情,提醒大家不可讓童年陰影影響著,原來她童年缺乏愛,有人給她少少愛,就當水泡緊緊抓著,聖經說『愛是恆久忍耐』,但一遇到問題她就想儘快了結,連解決都不想……這篇道好像揭開了她內心的謎底——她的問題正是童年陰影的後遺症!
1998年,她的事業經濟同樣陷入人生最低潮,一連串的挫折與經歷﹝包括96/97年買樓後變負資產﹞,終把她一巴掌打醒了,叫她明白金錢名利都只是過眼雲煙。
神是良伴
她小學三年班已接觸主日學,神亦成為她的良伴。在她進入到娛樂圈後,紙醉金迷的生活使她漸漸遠離 神,但身邊總有天使,當她想走歪路時,祂就提醒她:『這些不適合你的,你不會快樂!』;當她遇到困難,祂就顯大能幫助她;當她連自己也看不起自己,覺得不配有更好的,祂卻安慰她:『不緊要,個個都會迷失,只要知錯肯改過便好了。』有時她好像跌到焦頭爛額,但她心中的信仰給她力量,讓她可以重新開始。
她在缺愛的環境成長,長大後想盡快擺脫困境,但卻碰了一頭灰!她最終發現,她需要的是一份真誠的愛,她亦明白過去了的是無法改變,但她可為自己的人生選擇幸福,但這幸福要由原諒家人開始,因為她的父母以至祖父母其實都不想苦待她的,只是他們也有自身的擔子和問題!如果她不選擇原諒,就要永遠背著那沉重的包袱,使她永遠得不到幸福!
鄧萃雯終於2004年4月受洗加入教會,在浸池中大喊一聲「我非常願意」,決意把生命的主權,交給自小陪伴她左右的良伴——耶穌!
【經文聯想】
[林前13:4-7]
愛是恆久忍耐;又有恩慈;愛是不嫉妒;愛是不自誇,不張狂,不做害羞的事,不求自己的益處,不輕易發怒,不計算人的惡,不喜歡不義,只喜歡真理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
[詩39:6-9]
世人行動實係幻影,他們忙亂真是枉然,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。主啊,如今我等什麼呢?我的指望在乎你。求你救我脫離一切的過犯,不要使我受愚頑人的羞辱。因我所遭遇的是出於你,我就默然不語。
[約9:1-3]
耶穌過去的時候,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。門徒問耶穌說:「拉比,這人生來是瞎眼的,是誰犯了罪?是這人呢,是他父母呢?」耶穌回答說:「也不是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。
鄧萃雯生於一個破碎家庭成長,年輕時父母離異,她自小就跟爺爺奶奶住,她當時覺得是寄人籬下;小小年紀的雯女當然搞不清箇中的原由,她很想得回父母的愛,卻是求之不得!她相信自己的出路就是當她可以自立時,便離開這不開心的籬下,所以在中五畢業後,她便投身演藝界,以為從此可以脫苦海了。
可惜的是她除了去迪士高(Disco)癲狂地玩耍外,再沒有方法釋去心頭不快的擔子,事實上,連她也測不透自己的內心世界:到底她需要的甚麼呢?於是她迷戀愛情,以為從中可得慰藉,她二十歲已有第二段感情,只是好景不常,她跟男友拍拖,總是離離合合,不能結出恩愛的果子!
感恩的是她小學三年班已接觸主日學,神奇妙地成為她的良伴。在她人生迷惘時,祂就提醒她:『這些不適合你的,你不會快樂!』又或安慰她:『不緊要,個個都會迷失,只要知錯肯改過便好了。』她最終發現,她需要的是一份真誠的愛,她亦明白過去了的是無法改變,但她可為自己的人生重新選擇幸福,但這幸福要由原諒家人開始,如果她不選擇原諒,就要永遠背著那沉重的包袱!為何會是這樣的呢?原來真誠的愛是恆久忍耐;又有恩慈;‧‧‧;凡事包容,凡事相信,凡事盼望,凡事忍耐。這愛是源於那創天造地的主,只有屬祂的人能領受和明白,這愛也是永不止息的!
聖經[詩39:6-9]指出世人行動實係幻影,他們忙亂真是枉然,積蓄財寶不知將來有誰收取。因為屬世的財寶名利等都只是過眼雲煙,不能長久。所以,世人的指望在乎 父神;當我們明白到所遭遇的都是出於 神時,我們才能釋然,才能默然地接受現實。
世人﹝包括一些信徒﹞有時會被俗世的迷思所誤導,例如有不少人認為當一個人生下來已是有缺憾或畸形時,那人自己或其父母必然是犯下了不可饒恕的罪惡,以至有如此的報應。聖經[約9:1-3]亦有類似的例子,當耶穌從殿裏出去(見約8:59)以後,經過一個地方,看見一個人生來是瞎眼的。門徒問耶穌說:「拉比,這人生來是瞎眼的,是誰犯了罪?是這人呢,是他父母呢?」耶穌回答說:「也不是這人犯了罪,也不是他父母犯了罪,是要在他身上顯出神的作為來。」結果耶穌稍後便醫好了這人[約9:6-7],叫他重見天日,顯明了耶穌治病的大能,也喻表世人可以藉著耶穌而得見真光﹝耶穌亦說他是世上的光﹞。
鄧萃雯雖然有著先天的不足﹝破碎家庭﹞,但藉著同事的介紹而認識了主耶穌,她也被聖經真理的打動,加上自己的屬靈經歷,便決志信靠耶穌,接受祂作自己的救主,這實在是 上主的恩典和憐憫,叫她能放下從前的重擔,並得著神的祝福,成為屬靈的新人,可說是反璞歸真﹝神的愛﹞!
敬愛的朋友,你有沒有類似雯女的苦澀經歷呢?若有,我很想送你以下詩歌《盼望在乎祢 All My Hope is in You》的歌詞:「祢是我的主,我的好處不在祢以外,縱使孤單疲乏困倦,祢總會在我身旁」是的,我們的盼望都在乎主耶穌!願
主向你顯明祂的大愛和大能,好叫你也得著幫助、安慰和更新!誠心所願。